竹類植物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,是21世紀最有希望和潛力的植物。中國是竹類起源和現代分布的中心,是世界上最大的竹材及竹制品生產國,竹在我國素有“第二森林”之稱。開發利用竹材資源對緩解木材供需矛盾,保護森林資源,改善生態環境,起著重要作用。竹材具有生長周期短、成材早、更新易、產量高、再生能力強、強度大、彈性好、韌性好、耐磨等優點,是傳統建筑、造紙、編織、家具和裝飾等用材。隨著竹材工業化利用的廣泛開展,尤其是以竹材人造板、竹材復合板、竹材裝飾、家具、汽車制造等領域的進一步開發,使竹材的應用有了更廣闊的前景。
色澤亮麗的新鮮竹材長期存放,會逐漸失去光澤,甚至變色;而且竹材含有較多的淀粉、糖類、蛋白質和脂肪等,很容易受到菌蟲侵害,降低使用價值及經濟效益。竹材霉變十分突出,不僅影響竹材及其制品的外觀,還為其他菌蟲危害創造了條件,霉菌菌絲體在生殖生長階段,能產生大量有色孢子,污染竹材表面。有的菌絲(如鐮刀菌)可分泌色素,污染竹材表面。污染嚴重的竹材表面呈褐色或黑色。由于色素的滲透作用,污染可達數毫米的深度,雖經洗刷、砂光、刨削等也不能消除霉跡,嚴重影響竹材和竹制品的外觀質量。竹材也會因變色真菌的侵染變青變暗,光澤減弱。
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,國內外開展了大量的竹材防霉研究。竹材變色真菌多屬于半知菌亞門絲孢綱暗色孢科各屬[32]。絲孢科(Hyphomycelaceae)的青霉屬(PenicilllumLink.)、曲霉屬pergillus(Mich.)Link]和木霉屬(TrichodermaPers.)等屬的霉菌主要引起竹材的綠、蘭、黃、紅、灰等變色污染;暗色孢科(Dematlaceae)的枝孢霉屬(CladosporiumLink)、節棱孢屬(ArthrinumKunze)、鏈格孢屬(AltemarlaNees)、輪枝孢屬(VerticilliumNees)等屬主要引起竹材的褐色和黑色污染。不同地區竹材主要致霉菌種類不同,如南方常見的尖孢枝孢和綠木霉,在北方少見。
竹材的霉腐程度由輕微到嚴重,從零星分布類→均勻分布類→菌絲覆蓋類→生長子實體類,直至竹材失去加工利用的性能。在野外陰暗潮濕環境中,多產生使竹材變色的均勻分布類和菌絲覆蓋類霉變。在日曬雨淋的露天環境中多產生黑質型、分生孢子盤型、子囊殼型等類型。環境濕度是竹材霉變的關鍵,濕度低于75%時基本不霉變,高于95%時非常容易霉變;竹材霉變的最適溫度為20~30℃,最適pH值為4~6。竹材抗霉性還與竹材種類、竹齡、段位和采伐季節等相關。霉變主要影響竹制品的清潔美觀,但也會降低竹材表面強度,縮短竹材使用壽命。竹材防霉處理是竹材工業化利用的重要環節。竹材應及時干燥,貯存于通風、清潔的環境,可進行煮浴處理殺死潛在的霉菌和蠹蟲,或進行漂白以及油漆等表面處理。
國內外商品防霉劑的活性成分常為2種或3種殺菌劑的混合體,通常會選擇高效、長效、低毒、低成本、多效、廣譜的竹材防霉劑。但竹材外壁致密,藥液極難滲透,其防霉處理方法與木材有所不同。竹材防霉化學藥劑的處理包括涂刷法、浸漬法和加壓注入法。
1、涂刷法是將防霉劑均勻地涂刷于竹材表面,抑制或殺死表面霉菌,該法操作簡便,但僅適于短期防霉。
2、浸漬法是將竹材浸入防霉藥液中,使藥液浸入組織內部,根據處理方式不同,可分為常溫浸漬、加熱浸漬、熱冷浴交替浸漬。一般熱冷浴交替法的防霉效果大于熱浸漬法大于常溫浸漬。
3、加壓注入法是將新采伐的竹稈頂端截去,套在耐壓皮管內,用金屬環或鐵絲捆緊,皮管另一端連接在貯藥液的金屬罐的一個接頭上,藥液沿皮管流至竹梢截面上,然后在貯藥罐的液面上加壓,使藥液沿竹梢截面導管進入竹材內部。
除了上述的,還有高溫滅菌法、浸水法、煙熏法和涂白法等物理殺菌法,但綜合經濟效應不高。